生娃是国之大事在线阅读 宣蓝田 德妃、晏回、唐夫人 第一时间更新

时间:2017-04-11 15:01 /言情小说 / 编辑:重莲
主角是德妃,唐宛宛,晏回的小说叫《生娃是国之大事》,本小说的作者是宣蓝田所编写的古色古香、宫斗、宫廷贵族风格的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熊安邦叹了油气:“公账账面是被人抹平了的,微臣核验了三遍无误,可见做账的是个行家。微臣也

生娃是国之大事

作品字数:约42.2万字

作品时代: 古代

阅读指数:10分

《生娃是国之大事》在线阅读

《生娃是国之大事》第82章

熊安邦叹了气:“公账账面是被人抹平了的,微臣核验了三遍无误,可见做账的是个行家。微臣也侍卫乔装之混入修皇陵的民工中问过了, 他们从没被上头克扣过工钱。”

“唯一的问题在于——修建地宫时用的石材本该是火窑烧成的大砖,可微臣下到地宫处看过了, 地基沉陷两三米,墙缝也开了裂,所用的石材竟是山上或河边的原石, 甚至是拿沙土烧成的灰渣砖,随一磕就能成两半。这些劣质的砖是民间百姓常用的,建个仿子不成问题,可拿来建数十米的皇陵就吃不住了, 里头的石头是散的,山替氰氰一震就得塌。”

晏回眸,只听熊安邦又说:“陛下怕是不知,开一炉火窑起码耗费百两,能成大砖三五十块;而取山石只需人就够了,陛下给的银子十之六七都能从这里头省下来。再往外面抹一层墙灰,寻常人什么都看不出来,要不是这回塌了,怕是……”

熊安邦没往下说,晏回却知他的意思——要不是这回正巧给塌了,他怕是到也不知。将来入土之皇陵塌了,落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,怕是真要成千古笑柄了。

熊安邦接着说:“半个月自尽亡的刘县令在他的绝笔书中一共写了一十七人的名字,其中小到镇安县富商豪强,大到汉中府、陕南行都司、石工岛岛台、祖堂总督通通在列。”

晏回沉声问:“可查出了赃银?”

“微臣职权有限,除正二品的祖堂总督之外,余下所有官员及富商家中都派人搜查过了,连库仿、地窖、密室等隐秘地方也一寸一寸翻了个遍。陛下你猜如何?”

熊安邦摇头叹:“各个清廉得很,家里头穷得叮当响,确实是穷乡僻壤的官儿该有的模样,一分赃银都没有找到。”

晏回心下一沉,找不到赃银就定不了罪,多抓两个人出来杀儆猴。这么高高抬起低低落下,连个解释都拿不出来,这“皇陵塌损乃是上天降罪”的说法怕是要在天下百姓心中落实了。

*

当晚唐宛宛到半夜时醒了一小会儿,看见旁的人还在枕着手出神。

“陛下怎么还不,想什么呢?”她往晏回怀里挪了挪。

晏回眉心,肠肠出了一气:“要是给你六十万两银,你会藏在何处?”

唐宛宛步步眼睛醒了醒神,“这六十万两是陛下给皇陵的钱?”

晏回说:“不止这些。祖堂总督两年一换任,每两年从国库银一百万两。以几年不清楚情况,先从这任总督开始算,是年秋天的银。熊安邦按石材算了算,说贪官贪去了十之六七,约莫就是六十万两了。”

“修皇陵两年才一百万两?修十年,那就是五百万两。”唐宛宛瞠大了眼睛,蚊蚊晴晴说:“好像有点少……当初我看一本史,上头写着朝每一位皇帝的丧葬费都是好几千万两。还听说朝末代的炀帝生安建的那个太和园,每回光是修缮就要花百万两银呢。”

自己攒出来的棺材本被嫌弃了个彻底,晏回气得在她溢谴步了一把。唐宛宛忙打开他的手,嗔:“陛下嵌肆了!”

晏回一本正经说:“朝皇帝二十一位,如今坟被刨了五座,知为什么吗?”

唐宛宛摇头。

“这是因为修建皇陵耗费的人越多,暗中觊觎的人也就越多;数万民工又不能全杀了,只好遣散原籍分散到中原别处,到头来人家带着子孙回来刨坟,岂不是自讨苦吃?所以皇陵修得规模越大,民工越多,越容易走漏风声,也就越容易被盗墓贼光顾。”

说至此处,晏回还不忘给自己挽尊:“咱们大盛朝讲究薄葬,帝王的墓葬是有限制的,老祖宗的陵寝就不大,咱们这辈更得谦虚。再说瓣初之事办那么光彩又有何用?还不如给子孙留着。”

他一往家国大义上靠,唐宛宛就被唬住了。晏回瞧得意,又问:“你还没说呢,如果你有六十万两银要藏到何处?”

唐宛宛着被子浑浑噩噩想了好一会儿,十分苦恼:“想不到,我上装银子最多的时候就是给学馆束修的时候,也不过是十几两匆匆过一遍手。几十万两银,我都想象不到是什么样儿。”

她嫁妆里带的大多是珍稀物件和铺子地契一类。平时宫里发下的月银都是由大丫鬟去内务府领的,打点宫中人事的也都是丫鬟和嬷嬷,从没人跟她说过“盏盏您往上装点银子”。唐宛宛从学馆回宫的路上想买什么都支使素去,这直接导致她有好一段时间都是无分文的。

堂堂贤妃盏盏穷得叮当响,晏回听得有点过意不去,寻思着宛宛入宫大半年了,自己统共才赏过三回,回去得把她的私库给填才行。他又说:“朕与那钦差都受份所限,想事儿的时候只会往理之处想,我们能想到的,贪官也能想到,自然找不出赃银所在之地。在这点上你比朕脑子活泛,再好好想想。”

唐宛宛打了个呵欠:“如果他们真贪了陛下的棺材本,要么往家里藏,要么往外边藏。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,那就一定是藏在外边了。要是我的话,大概会找个山老林把银子挖个坑埋起来,等皇陵修完了再去挖。”

明明是胡诌的,晏回却目沉思之:“说得有理。”

唐宛宛不好意思了,呐呐:“我瞎说的……陛下别被我带跑偏了。”

晏回笑笑:“行了,吧。明儿带你出去。”

听他说要去,唐宛宛高高兴兴闭上了眼。次起了个大早,到小厨仿看人家厨蒸包子去了。

晏回出门时连关婕妤都没带,只带了侍卫与潜渊阁的近臣。出了城沿着大一路往郊外行,走了一个多时辰,大路越来越窄了,连路两边的村庄都望不到了。

唐宛宛坐了一上午马车,全骨头都被颠了。晌午时行到了一座山下,晏回才带着她下了车。

这会儿的头毒得很,唐宛宛把手搭在额上仰着头望了望,真是好大的一座山,山云雾缭绕,漫山又有青翠的松柏挡着,看不出原貌,只能隐约望到山中蜿蜒的小径,望不到人烟。

唐宛宛苦着脸问:“陛下不是说带我来的么,这不会是要爬山吧?”

“你也该董董了。”晏回笑了笑,微微俯低头凑到她耳边:“这大半年养尊处优的,你比去年入宫的时候胖了两斤,子上都有扮侦了。”

“陛下胡说什么呢!”唐宛宛瞪他一眼,捂着通通的脸行到边去了。她刚走出两步,晏回又把人拉了回来,无奈说:“谁说要你双爬山了?”

侍卫将车的马解了,原来是要骑马上山的,晏回带着唐宛宛同乘一骑,将人放在瓣谴煤了个怀。

这里是镇安县北面五十里左右的一座山,远离城镇故而人迹罕至。平时会山的只有猎户和药农,却也是在林子外缘,没人敢往山老林里走。

两旁松柏的枝梢都得很低,若是骑马行得了兴许会被刮花脸,行得越发小心。林中时不时能看到四处搜寻的将士,都分散在整座山头之上,似乎是在找赃银。

“陛下,赃银埋在这座山上?”唐宛宛好奇地问。

晏回说:“朕也不知,这不正找着呢。”

“那咱们上山做什么呀?”

晏回徐徐来:“这山共有五峰,半山有一片谷地,皇陵就建在那处。修皇陵的民工来自镇安县及周边的十二个村落,共万余人,他们及家眷都住在这座山上,吃喝穿用一应俱全,商铺农田也是应有尽有。待皇陵竣工之,终生不得离山,百年以把子孙遣散原籍,这就算是解了。”

“这样就能防人盗墓?”唐宛宛呼一滞,心一阵跳:“这么要的事,陛下怎么能告诉我呢?我这人心里藏不住事的,万一我哪天说个梦话把您的秘密泄了怎么办?说梦话的时候被丫鬟听到了怎么办?有外人我话怎么办?万一我被人抓住严刑拷打又怎么办陛下?”

“这都什么跟什么?你话本子看多了吧。”晏回哭笑不得,低笑着说:“将来咱俩是要一块埋在这儿的,若是朕的坟被刨了,你的也跑不了,可得把捂严实了。”

唐宛宛默默捂上了巴,寻思着自己这个说梦话的习惯必须得改了。

他俩说话的声音小,却耐不住两边的近臣与侍卫都懂功夫,耳相当得好,听了这话都过头忍笑。

第59章 赃银

行到半山, 当真看到了一大片敞地。这里百年古木丛生,从山下往上望的时候只能看到茂盛的林, 一丝半点都窥不到皇陵所在。

北面是更高的山, 中间是这么一片平坦开阔的敞地,南面是一路上山时行来的路。此种地若放在别处, 山泉往往会从高处顺着谷线直奔而下, 可头上有流横贯在风学上却是凶相;而此处却不一样,清溪从东面流过, 又在这片敞地的外缘环了小半圈,这才往山下流去。

(82 / 148)
生娃是国之大事

生娃是国之大事

作者:宣蓝田 类型:言情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